您好,欢迎来到旦昊中医馆! 今天是:

病例分享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如何建立学习中医的信心和浅谈学习中医的入门方法(一)

2016-10-24

  学习中医的信心来源
  今晚上我们讲讲如何建立学习中医的信心,和中医入门学习的方法,首先要声明一下基于人体的无限复杂性,所以说的东西都是一种讨论性,不能作为一种结论性的东西,仅仅引导大家去思考,别当做一种结论性的东西。
  从我学医来,回想自己学医的路程来说应该是很顺利。因为我以前有很特殊的机缘,在我大学的时候接触的一些东西,致使我学医的过程一直没有走弯路,这一点我自己不太在意。这几年在外面跟不同地方不同人交流学习,发现学习真是个问题,好多对中医非常感兴趣的人,花了很大的精力,很长的时间,走了很多的弯路,学习的效果不好。开始我以为他们骗我,认真和他们聊后,发现真是个问题。有的人学了七八年,甚至放弃原来的工作,最后按我看还是没入门,非常可惜。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对学习的东西首先考虑的是合理性。大家都接触中医,有没有他的合理性,值不值得去学习。这个问题先去想一想,要先搞清楚,不要怕想。我一直给带的学生说,一定不要光看书,不去想,光看书不去想的话,就像光吃东西没有消化,最后它其实没有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学习中医你要对他有信心。首先你要考虑这个学科是不是值得你去学习,值得你花一辈子的时间投在里面,为他做一生的努力。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中医的来历,我常常和很多人交流过这个问题,也问过他们,包括我面试的时候也问过,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到底中医这个学科怎么来的。这些看起来和治病没有什么关系,但它非常关键,你如果这些没有搞清楚,你的知识就建立在一个很不稳固的基础上面。为什么很多在看病的关键时候他就不敢用中医,看感冒拉肚子他还可以,因为他看别人治好过,但是看到别人没有看过的或者很重的病他就退却了。从骨子里他还是不信中医,他对自己学的东西,还是没有信心。但是中医他不是建立在西医这种实证科学,解剖的基础上,西医大家都眼见为实。因为你看的到所以你很容易相信他,但中医看不到而且现在科学无法提供太多东西来证实他的时候,你又觉得他不可信,在大家的脑袋里面他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你们如果不去思考的话,就没办法对这个学科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心,导致你们以后走不远,或者走的路上一直摇摆。
  很庆幸的是我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有些机缘,让我对中医的信心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其实我们当时,在我毕业的时候,中医的氛围跟现在比差非常多。我前面四五届的师兄全部改行,所以我家庭的压力非常大。我母亲她是学西医出身的,我们因为中医是不是要中西结合的问题,我们在饭桌上吵很多次。作为母亲她当然担心孩子以后有没有饭吃,这条路能走多远。我想在座的你们或多或少也有来自家庭的这种压力,所以你们自己要去思考。
  我问过很多学习中医的人,有没有想过中医的经络到底是怎么发现的。教科书上中医经络的发现是通过石针在身上可以止痛等,然后不断探索出来。你们在看书的时候要大胆的想,不要害怕,在临床的时候要谨慎的探索,在思考的时候要大胆的假设。你们觉得这种学说,他能站的住脚么,古人用这个石头没事干瞎碰,碰出这个经络,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如果连这个都没想清楚,他的经络学说站不住脚的话,这个中医是不值得学的,最基础的东西你们有没有去想过,有没有可能这个在身上乱碰碰出12条经络。我们和他们开玩笑说,把你全身插满针,不要说插出12条经络,可能一条都插不出来。为什么他知道手太阴肺经是从这个腋窝出来,为什么两条经络交叉的时候他往另外一个方向走,他为什么能如此准确的描述,这种问题你们都要想。我就因为在大学里面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就开始怀疑教科书,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自己找了大量的另外其他的书看。
  从小就那种填鸭式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扼杀你的思考能力。当你形成习惯以后,一直指望别人给你什么东西,这种学习是走不远,尤其到社会上后,更走不远。没有人拉着你叫你来学习的,所以你们要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考,你们才能走的更远。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说,你觉得把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都聚集起来,给他们二十年时间,还能不能再写出一本伤寒论,更不要说写出一本内经。张仲景一个人我们假设从他0岁开始看病算,活到120岁,看120年的病,他为什么能把六经的病都搞清楚,为什么他能够把少阴病里面这么少见的证型,黄连阿胶证,少阴热化证,他都能把他描述的那么清楚。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要去想,不想的话,最后你对这个学科的整个框架搞不清楚,也导致了你们一到关键时候就想调头,可能中医存在问题,我看病看到现在,做了二十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医错误,我只有怀疑自己水平不行。
  中医很多诊疗方法确实在这漫长岁月中丢失,比如说华佗开脑,这不是神话,现在开脑多复杂,要心电监护,还有很多东西,才敢开,当时华佗一个人就敢开。在民国初期,清朝末期的时候,还有人用狗的骨头跟柳枝可以把被火车压断的骨头接起来,在现在看这都是神话。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不是传统的中医,为什么我们师兄弟近年提出古中医学说,我们想尽量恢复汉唐以前的中医。因为在唐朝以后这个文化就开始没落,所有的文化,不只中医,在孙思邈后,大家就非常少。当你这些问题不去思考的话,导致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摇摆,比如你走直线的话是这么长,但你不停的摇摆的话,你也走的很长,但是你进步的非常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为什么要煮两次,煮完一次,然后去渣再煎。这些问题都要去想,不管你的答案对不对,你一定要想出个答案出来,而且你们可以互相探讨,这么多学医的人。你没有明白原理的话,你永远跟着别人画葫芦,永远画不好,你也走不远。
  我刚才提两个,一个是经络的发现,古代的书本是怎么来的,你们应该去想一想。对一个东西的信心第一是来自理性的思考,他值不值我们去学。第二在你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你的实践,不断的加强你这种信心的真实性,今天晚上我跟你讲的再清楚,你觉得对对对,估计回去睡一个晚上,明天早上起来就晕了。因为我讲的是我的,你思考出来的才是你的,所以今天晚上我们不讲医的专门细节的东西,讲他学习的方法。
  还有一个问题,在几年前有一波取缔中医的浪潮,当时签名的这个所谓知名人士有300多个,这300多个有一半的学中医出身,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子。我跟这些类似的人包括自己同学聊过,他们恨中医不是闹着玩的,从骨子里恨,讲到中医咬牙切齿。他们觉的他们的青春,他们最好的年华全部给中医了,但是学出来却不能看病,他真的恨不是假的恨。所以我们在院校里面学的东西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医教育从50年代到现在,应该讲从院校里面培养的人也有几十万的人,为什么培养不出一个大师级的人,这些问题大家都要去想,不可能这几十万人都是傻瓜,也不可能这几十万人都不想把中医做好,说明我们整个的思维跟方向出了问题,所以不能再重蹈覆辙。他们一旦学习之后不能学以致用,觉得不好用之后,这种人就会反水,会非常恨中医。
  我接触过一个和我同母校毕业,比我高5届的学长,他当时来跟我时,他45岁,我40岁,他在一个综合性医院上班20年,讲起来很悲哀,他推心置腹的对我说,“现在我45岁,我希望在50岁的时候能用中医把感冒治好”。因为在综合性医院里面,做西医肯定做不过别人那种西医院校毕业的,做中医他自己连看感冒都没有信心,你看他45岁的时候,从他到大学毕业到45岁,再加上学医5年,已经整整25年。他经过思考之后发现中医还行,对中医才存在一点信心,这种人肯定不会让他孩子学中医的,他为了面子可能不好意思骂,但骨子里还是不信。
  我和很多学生说不要一直看书,一定要在一点深入,古代的学习有一种叫洞见,洞就是打一个的洞,在那一点你一定要打过去,就从那个洞看到很多东西,你那个点打不过去,你就会把脸趴在墙上使劲那边涂,看不到墙后面的东西,你们这个想完之后,你们自己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跟我交流,这些东西。
  中医现在的生存条件整体来说还是很恶劣、很严峻,不管民间的呼声有多高,不管多少人喜欢中医,尽管比前些年稍有好转。在我当时毕业出来做中医的时候,那时真是想找一个人跟你说话都找不到。我毕业出来以后整整15年没有提过要进修,说句心里话,不是我自夸,我看过所有可以找到的东西,我觉得没有人值得我跟他进修。中医在临床上真正能看病的人太少,不管他有多高的职称,多炫的嘘头,但是你看他写的书,你如果有做临床的话,那些东西不能用也不好用。在05年我看到李老的书以后,我发现李老真是一个临床大家,因为他的书不能删减,很多人的书你撕掉两页可以照样看,不妨碍你往下看,但是李老的书你盖掉一段就看不了。所以我当时跟我院长说要去山西半个月,他跟我说不行。因为我当时做了当时医院很大一部分的业务,去半月太久,我跟他说,你让我去我也要去,不让我去我也要去。他说那你要坐飞机去,不要做火车去,不然时间太长。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从事这个职业,跟西医并存的话,我们有什么优势,我们凭什么能做这个职业,让社会允许做这个职业,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去想了,第一、中医能解决西医相当一部分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是我们中医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我们能解决的问题,西医都能解决,那你可以不用存在;第二、中医一定要自己能养活自己,如果我们的养活要靠西医施舍,也是个麻烦。这几年我们就在探索这条路,中医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一个综合性医院的院长来挖我的时候,我跟他开玩笑说,因为当时我的挂号费是3-5块,我说我一个月看死看活,看一千个病人,挂号费只有5000块,这个人是个外科医生,我说不够你们医院做一台外科手术,他笑了,他跟我说还有社会效益。这个不能不说是中医的悲哀,为什么很多综合性医院把中医科取消掉,一个中医科做了一个月不够外科一台手术,还要配大量的人给你运作,一个药房那么多,当然这个本身有里面收费机制的问题,还有一个确实是我刚刚讲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这一点大家临床上看到,中医确实能解决相当一部分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一天我们在广州李老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我的师兄孔乐凯讲课时讲过,我们跟西医比我们到底什么病能拿下来。讲课完以后有个人提问说“你们觉得和西医比,你们能拿下什么病”。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除了一些急症外科,比如急性胰腺炎、急症创伤之外,中医大部分的常见内科病应该来说都不输于西医。在奥美拉唑,包括早期的雷尼替丁出来的时候,很多西医生说中医没用了,刚刚出来的时候效果特别好,很快胃痛就能控制下来,但是它用两三年以后就不行了,他们又要推出新的药,中医一直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在常见病上面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说,我们完全可以和西医抗衡。那和西医比输在哪一块,输在急症外科这一块,西医在形而下这一部分做到了极致,所以我们跟学西医的不要互相攻击,西医今天的很多弊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操作的问题,跟我们中医一样。你说病毒感染是不是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从他们的学科都说不过去,病毒感染,你的病理生理根本都不支持你使用这个东西,你为什么会使用。这个学科是有点问题的,跟中医来比它对人体的认识高度,还有宇宙跟人体的关系,他确实不如中医,但它有它很强的一面,它在形而下这方面很强,比如说你心脏的这个血管堵塞,它可以快速搭桥支架让血过去,但是它对改变为什么形成堵塞的循环这个问题比较弱,其实如果西医它抱着一种理性的和包容而开放的态度来吸取中医很多东西。
  那西医今天被拿出来说的很多问题,其实是操作者的问题,我去分析他们问题:第一、逐利,追逐利益,医学这个模式是不能把逐利放在第一个位置的,所以我和很多人说过,在我心中的理想的医疗模式,是通过医生的引导,让病人的身心都得到升华,让他们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而不是让他们一直吃药,一直治疗。现在的很多医疗模式,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它会制造疾病、制造病人,它的很多科普,我觉得就是为了制造病人,把你吓个半死,这个不弄会怎么样,那个不弄会怎么样,把这个病人框进来,框进来再搞,经常看到这种病没治好,搞出另外一种病。你们有没有看到这10年来西医开药越开越多,以前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他们开药也不会这样的,所以现在经常碰到有病人来看病带了十几种药给我看。
  第二、医院跟医生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不敢担当,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你认真分析他们用药的这种思路,其实按西医他们也不应该这样子用,你们对西医懂得话。不要去排斥西医,你们对中医懂的话,对西医也要懂,他的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你这个不懂的话,第一临床会闹笑话,很可能出问题,因为你没扁鹊那么高的水平,能看到肚子里面有什么问题,你也没有华佗那种水平。随着我们很多诊疗手段的丢失,你的很多东西,必须借助西医的检查,比如肿瘤的早期的发现,现在有几个医生敢说你摸脉能摸出来。我知道只有一个过世的医生,叫梁秀清能摸出来,他确实能摸出来,但这种东西失传以后,早期的发现不得不借助西医的检查。我们很多病人肿瘤的发现都是在例行体检的时候发现的,给我治疗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我们最近治疗的一个膀胱癌的病人,他就是体检以后发现的,一次就把肿瘤给弄掉,拉出来了。如果说没有西医的体检,这个病人再说他小便痛,再说他有尿血,我用药肯定不会和当时一样,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是要感谢西医的。西医能建立起如此庞大,如此严密的机构,因为它一直有强大的理化背景做后台支持,这也不是偶然,其实现在最顶级的西医他们的思维和中医非常像,包括他们发明艾滋病治疗获得诺贝尔奖的鸡尾酒疗法,其实他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中医。你们在有稳固的中医思维以后,一定要对西医发展和诊断有所关注,尤其是西医诊断,不然你在临床容易出问题。
  刚才讲到不敢担当的问题引出一件事情,就是李老的破格救心汤。李老的破格救心汤被写进了教材,这也是李老一生医疗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东西,破格救心汤救了无数的人,尤其是西医说的难治的心衰。在广州省中医院的经典病房里面,把它煎好之后放在冰箱里面,病人一旦进来以后,直接拿一包热了就灌,效果非常的好。为什么叫破格救心汤,什么叫破格,它附子的量特别大,可以用到30到200g,当时李老如果没有这种敢担当的,把病人的生死放到第一位这种气魄和胸怀,第一、这个方子出不了,第二救不了那么多病人。
  西医目前没有这个担当,包括我们现在用药,很多方子如果用教科书来套的话都是违规的。你们看看千金要方里面的用量,其实这个独活寄生汤基本可以把所有腰腿痛治疗好,只要你善于加减。你们知道千金要方里面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的独活是用多少量么?三两,也就是90克,你用10克有用么。独活你们有没有试吃过是什么感觉,非常的辛辣,它没有这么大量,下肢足三阴的阴凝是破不开的。尤其今天女孩子喜欢穿裙子,又有空调出现以后,长期呆在空调里面。你们注意,独活寄生汤基本上可以把所有的下肢疼痛解决,但是就是量要注意。
  孔乐凯师兄讲李老他是带罪之身,他坐过两次牢,他以带罪之身看病,他还敢用这么大的量。如果再出事就再进去。大家可以想象他是用什么胸怀来做事,人家为什么能走那么远。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一次我跟李老在酒店大堂聊天的时候,我问他说破格救心汤要不要做适当的保密。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是希望日本速效救心丸的事情不要重演,当时我的出发点是这样子,但老人家听到以后想都没有想,没有经过任何思考的,啪嚓出来一句话“救命的东西不保密”。当时我自己的脑袋和胸部就好像被很重的东西撞击了一下,老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
  所以学习这种东西,你们要去思考,思考之后你们就不会走很多弯路。刚才说的这个从经络的发现,内经和伤寒的成熟是怎么弄出来的你们想想,这些东西你们想出一个大概结果之后,用现实的话说,你们对中医会有一个比较真实的信心,不然老说信心。还有一个信心是,你看别人看病,知道原来中医能看这种病、那种病,原来中医可以治好糖尿病,原来中医可以治疗心衰,原来中医可以治疗很多西医拿不下来的东西。我现在的思想是,只要是常见的,不是必死的,哪怕再难缠的病,只要我们认真治疗,中医基本能把他控制住。但是治病的时候要有很多机缘,医生的机缘,病人的机缘,外部条件。
  我曾参观过一个风湿病医院,这个院长他自己有严重的风湿病,包括他助手,还有他们收的一个义女也是,他们把自己都治好,治好以后他们创建了一个医院。这个医院在太原,四层楼你进去第一个味道就是臭汗味,全国各地非常多病人来看病,进去之后有个条件,只要进去就不能再出这个医院的门。不能再出去,所有的活动只能在医院里面活动,上楼下楼,就是流汗,他的药我偷喝了一口,没什么味道,估计他们主要就是用汗法。汗法你们不要小看,有句话说善治者治皮毛,汗法有无比的前景。麻黄我最大量用过145克,这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皮肤病,后来治好了,但是用到145克这个病人没有出汗,一点汗都没有,也不烦躁,但是有的人麻黄用到6克就不会睡觉,非常兴奋。麻黄你们认真吃一下,它和桂枝不一样,麻黄吃到嘴巴里满嘴的涩味,就像生柿子一样的味道,所以为什么能发汗呢,我到现在都没想清楚,这种涩的东西能发汗,你们要去想,这种问题,你们不去思考,你们会用了一辈子的麻黄不知道麻黄什么味道,很难想象这种人能把医生当好。
在这边粘贴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