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旦昊中医馆! 今天是:

药材求真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如何学习及应用中药(三):学习认识中药的方法的意义

2016-10-28

  第一,不断增加的药物及病种让我们必须有认识新药物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沉香、马钱子都是外来药,不是我们中原本土的。沉香用的时间可能长一点在我们唐宋就有了,而马钱子进入中国只有400多年,最早记载在本草纲目里面。沉香我认真去查过,发现很多写书人根本就没见过沉香,都是在瞎写。沉香是类似油脂类的东西,它丢在水里就沉下去了,就算沉香木的话它也要求你放到水里面要沉下去,那我们现在的药店跟医家用的沉香基本都是假的,都是渣渣。沉香是一棵很大很大的沉香木,在很特殊的背景下一直烂,整棵树的油脂全部归向一边,别的全部烂掉,另外一边就非常的重,那就是沉香,至少叫沉香木。那我们现在用的很多就是烂掉的那一块,非常的朽非常的空,那一块根本就没用。沉香它能把气坠到肾里面,黑锡丹里面最重要的除了黑锡,另外就是沉香。为了这个药我们专门跑了一趟莆田,跑了之后我查了一下历史上写的沉香,我发现很多写书人其实没见过真正的沉香,写什么都有。其实沉香这个药非常辣,比一般的辣椒都还辣,因为它是油脂类药非常沉,好的沉香木你放到水里,一按就起不来沉到水里去。但是它的香味很奇特,不像其他诸如檀香之类往上漂,闻起来非常清醒,而沉香闻起来往下坠,它的香味非常的沉闷,稍微离得远点你就闻不到,你要靠的很近才能闻到,所以沉香放在保险柜里面,几百年它这东西都跑不掉,虽然它那么香。认真闻它的香气非常的浓郁、沉闷,咬一咬非常的辣。当时一起去的汉医晕车,一直想呕吐,拿一片来咬一咬,很快打嗝一下气就下去了,所以古人说它会坠气沉气这是对的。你没有这第一手的东西,你跟别人瞎用沉香,你用的是烂木渣,然后说这不好用。我们用的好的沉香在有些病人里面确实好用。但是有得人一辈子不用沉香也能看很多病,但是很多病你是看不好的,你就有问题。
  马钱子更短,大概只有400年,它是一种非常凶悍的药。为什么叫马钱子,马前吃马后死。生药的致死量大概就0.3克左右,但是这药非常好用,我把这种药列为我们中药的特种兵。在某些病里面,你必须用这种非常凶悍的药才行。马钱子在科班的人基本是不会用,炮制也不太懂。但是它在民间道家中的丹医这一派使用的非常广泛,以前很多道士走荡江湖就背着一个小小的葫芦,他除了随手可以采集的药,带的药非常少。但是你发现他基本什么病都能治,它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马钱子,还有他们用水银等去炼的丹药。那这些东西目前我们很多中医生已经不会用了,可是这些东西很好用,用他们的话来说,他们用丹药治病经常是枪响鸟落的效果。这个在目前所谓的正规的中医,或者是学院派的中医里面基本上是失传了,不懂用、也不敢用。那马钱子在我自己用了以后对一些顽固的风湿病,一些关节变形的很有效,没有第二味药能和它相比。像川乌之类药量很大,长期用病人的胃受不了。但是马钱子用量非常小,效果非常好。本草里面,有人记载它大热,有人记载大凉,马钱子非常苦。我试过用牙签沾了一点点尝,三秒之后全身冒汗,都是细细的汗,说明这个药无所不到,穿筋透骨。这也是练武术的人续筋接骨的方药里面主要是马钱子,受伤的地方自己就会跳,跳舞丹里面主要成分也是马钱子,它号称伤家圣药。这个药其实非常好用,那现在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些病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是大家还是很怕使用它,大部分的医生还是不愿意担风险使用,所以这时候是你的风险比较重要还是病人的命比较重要。
  包括我们说的砒霜,现在好的砒霜也非常难找,我花了很大力气买砒霜,目前还没有买到,只买到很好的砒石。现在香港的一些搞西医的人,他们治疗白血病,目前被列入治疗白血病(具体哪一型不清楚)最先进的技术,他们的生化提取物其实就是砒石提取成注射液来注射。它其实本来就是我们大陆提出来,后来被他们拿去用了,我们没搞出来。最早是50-60年代山西省中医学院采风的时候发现甘肃有一个老医生治疗癌症非常厉害,他方里面有三味药朱砂、砒霜,还有一味忘记了,经过反复的筛选,他们发现最重要的还是砒霜。我们知道武大郎被人毒死以后骨头变成黑色,说明这个药能深入到骨头里面去,所以用他来治疗血液病是有道理的,说明它非常的凶悍,无所不到,包括水银。水银这个药我本来想试试,但是没有用起来,因为一旦要内服的话非常的麻烦,我看过一个医案,妊娠呕吐病人已经枯瘦如柴,实在弄不了,最后他们用的就是水银研硫磺。它们相遇的时候就变成了黑色,非常不好研,水银非常重会跑,要一直研到硫磺完全变黑,用姜汤送服,一送下去几秒之内病人头上出汗,出汗的要求是从头到出到脚趾,一身臭汗出出来这病就好了,非常神奇。
  中医的没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这种药物不太了解,不太敢用,变成中医最后只会看感冒拉肚子,甚至这都看不好。对于很凶悍的病我们要用很凶悍的药,我们平时调理像治理天下一样要用正道,“治国以正,用兵以奇”,但是对于很急危的病你必须用很霸道方法。还有一个是现在社会里面结石病非常多,公认的治疗结石最常见、最有效的是金钱草、海金砂,这两味药在比较早的本草里面都没有记载,金钱草我们查到最早的是在宋朝的本草,海金砂更晚是在清朝才出现。海金砂也是一味很好吃的药,非常细,我经常会用它来治疗一些有形的疾病,比如痛风、结石,它可能很细很滑,它能走到很细的地方把很轻微的东西给清出来。
  第二我现在觉得中医疗效上不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药和临床的对接。
  比如说你看清楚这个病人是什么状态,我们现在需要解决他什么问题,但是在药物的筛选上实在是个大问题。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和大家说一说,比如说温脾药,你到底是用干姜、炮姜、高良姜、油桂、川椒、桂枝。有的病人你可以五种药随便抓一种都可以好,有些病人就必须准确的选到一种才能好,那这时候就必须对每一味药有很准确的把握。干姜和炮姜吃起来,炮姜的苦味重,因为他炒过焦掉后有苦味,但是辣味减少,所以它辛散的力量减弱,如果对着脾气很燥,肝很旺的人,往往吃了干姜表现为非常上火,甚至胃会更不舒服,这时候你要减轻他的辣味,你可以使用炮姜,还有一种说法炮姜黑能入血,经常用于复合疾病。再来说一下高良姜和干姜的区别,谁知道呢,高良姜的气明显要比干姜的气重,你们经常称药有没发现他们的区别呢?叫你们学医的人称药不是叫你们白称,更不是折磨你们,我儿子现在也在称药在炒药。你们不要觉得炒药很委屈,你天天跟那一味药接触,你对那一味药的脾气到底认识到什么程度,整天做事只做不用心,就进步不了,想靠一个很捷径的手段,跟了谁学习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告诉你。你们等一下去药房拿一把高良姜闻一下,高良姜的气味远远要比干姜重的多,它有很特异的香气,所以高良姜行气的作用,要比干姜强,高良姜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方叫良附方,这两味药气都非常重,香附气很重味很辣,所以他们行气止痛的效果非常好,当病人是一个虚寒的病人,疼痛又很明显的时候,选高良姜其实是比干姜合适。油桂谁吃过?油桂是甜味和辛味,因为它有甜味,所以它有很好的温脾作用,它又很辛窜,你认真去区别,它的辛窜和高良姜、干姜的气是不一样的,那油桂被认为是中下焦尤其是下焦的温动药,它温动肝肾。川椒还不是花椒,它没有花椒那么辣,它很香比较软,味道比较柔顺。川椒能比较好的温脾,比如人肚子不舒服,很多人吃点辣的东西胃就舒服。高良姜主要是行气,油桂的作用是往上,温动底下的,干姜、炮姜严格讲是温降的药,但是川椒你认真去吃,去对比,发现他温降的作用,远远比前面四个温脾药重。所以我治疗一个病人吃桂附理中出现腹胀,胀的非常厉害,这个病人西医认为他早就要搭支架的病人。他的经历也比较奇特,20几岁心脏就不行了,血管也堵得很厉害。这个病人在使用附子理中温脾的时候腹胀,他下午非常胀,这个也闹得我非常头痛,最后还是选了川椒后下,它有下气作用,往下走后腹胀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第三,掌握认识中药的方法后,就能突破原来中药分类的格局。能更宏观、更细致地把握每一种药。
  因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把中药分成很多类,解表药、温里药、清热之类,而古代的分法是石头、动物、植物根、花、果,所以在每个人的脑袋里面形成很多框框,比如说感冒的时候你就会想到解表药。其实我们刚才讲的药物不像我们想的这个药就走这里,那个药就走那里,它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你这样子想的话你就能突破原来中药分类的格局,能更宏观、更细致地把握每一种药。
  比如痛泻要方中的防风,这味药大部分是用来治疗感冒的药。而痛泻药方里用防风治疗腹泻,痛泻药方最早能查到的是朱丹溪的方,以后被张景岳引用,他的用量炒白术90,炒白芍60,炒陈皮45,防风60,药量用这么大。大家说一下这个方里面为什么用防风,书本里怎么说的,书本里防风散肝舒脾。痛泻药方本来是用来治疗脾弱肝强的,它能同时调补肝脾,这个方其实你们把它搞懂,可以治疗很多病,它很常用很有效。大家不一定要学太多,一点深入之后就自然能化出很多东西。你看这个方里面,三味药全部用炒,因为它是治疗泄泻的方,炒完以后更能守中,熟的东西跟人更亲近。炒完之后药性变得柔和,它更能守住中焦。白术健脾这毫无疑问,白术和陈皮其实是搭配的,白术比较呆滞,尤其炒过之后,生的它更香,炒完之后水分跑掉之后它变得更呆一点,所以用炒陈皮来走来行。白芍这里是用来收肝柔肝的一味药,白芍和防风其实是很好的搭配,白芍的收,防风的走。
    为什么不用荆芥呢?防风:质地很疏松,你去闻可以闻到油味,所以它是一种油脂比较高的药,煎时少气,基本闻不到味道,汤成色淡黄,嗅亦少气,口尝味苦甘,苦味重甘较轻。你把这个和药方想一想,看看能不能对的上。荆芥:煎时芳香辛窜之气味如薄荷大出,但煎沸10余分钟后香气大减,所以荆芥后下,解表药不宜久煎也是有道理的,尤其是这类药,口尝甘淡而辛香,嗅亦甘香辛窜,嚼亦甘淡辛香有薄荷味。所以这两味药是完全不一样的药,它们的性格和脾气完全不同。从这里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荆芥走的远远要比防风更表,它走不深,因为它太轻、太香了。再一个你对荆芥有这种认识之后,荆芥很可能要后下,你拿回去叫病人煮一个小时,这个药已净根本不能用了,而且它可能做成散剂和丸剂的效果远远要比汤剂要好。我研过一次荆芥穗,和雄黄一起研,结果我靠太近了,把研钵放桌上才用力研两下,冲上来的气味一下我眼泪鼻涕就下来了,雄黄本身味道也很重,你有过这种经历之后你对这种药的把握远远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准确很多。
  所以很多人开药,他开这个方也不好,我拿来随便改一改,几乎看不到什么差别,但是病人就好了,其实这就是功力的差异,就是差那么一点点,你觉得差一点,那是很大的一点,你可能要三年五年才能到达。所以你吃过这个药以后很多就理解更深。其实这个方里面我觉得用桂枝也可能可以,把量减少,对肝阳虚寒的人用桂枝可能比防风更好,白芍和防风相合非常符合厥阴肝木的这种性质,大家都知道肝主疏泄,其实肝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藏血的功能,肝的体它一定要能收藏。任何一个脏器它都是有阴阳的,比如肺主宣发,我们都知道肺能收敛,一宣一敛一阴一阳。肝的藏血和疏泄,也是一对阴阳,它一定要会藏才能疏。肝很奇怪,往往是疏的多而藏不够,就怕它藏不够,很少说藏的太过。肝郁是堵住了,它并不是藏的太过。白芍能很好的加强肝的藏血功能,那防风的走动或者桂枝的走动,增强它疏泄的功能,所以从它这点来看,所有的解表药都有疏肝作用,你们看一下是不是,你们闻了解表药以后第一感觉脑袋好清晰,第二很舒服,其实就是这个药在你身体里宣了你的肺,疏了你的肝,你感觉很舒畅。古人对天地宇宙、人体的认识远远超过现在的人。

  李建西2013年12月27日于厦门

在这边粘贴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