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旦昊中医馆! 今天是:

病例分享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激素依赖性皮炎验案一则及思考

2017-11-03

王某 集美 33岁

2017-3-29-9:15两脉滑韧偏数夹细象,两关韧象显,两尺弱,右尺甚,左尺偏滑动,两寸偏浮大,舌质淡红,薄白苔,面色偏黄黯,形瘦。

诉:西诊激素依赖性皮炎史近10年。始作于大学期间因面部痤疮多次使用激素类药物后,日渐加重,近两年显。多作于面部,每于日晒、风吹即显,天气燥热时更甚,天凉可稍缓。屡治不效。现前额唇周易觉刺痒刺痛,洗脸时稍擦拭即见面部发红伴烧灼感。食纳可,大便偏干而不畅,小便正常,寐一般。口干,口不苦,汗少几无。冬畏寒甚,夏不怕热。

1、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12、生姜4片、红枣5个、当归15、麦冬18、姜半夏15、丹皮8、吴茱萸8、党参15、川芎8、细辛8、生地15、土茯苓18、制首乌15;加水1000毫升煎300毫升、分2次温服,连服;5剂

2、药渣入生艾叶15同煎浸足

3、白鲜皮15、白蒺藜15、地肤子15;煎汤外洗

2017-4-1-9:25舌脉大致如上 自觉肤痒较前减,面部仍时有刺感,寐纳二便常,上腹稍胀。药入炮姜12,再予5剂,服2日休1日,外用同前。

2017-4-5-17:00右关韧象减,近几日面部刺痒较显,食纳二便可

苍术12、白鲜皮15、地肤子15、浮萍15、土茯苓30、白蒺藜15;煎汤外洗;4剂。

2017-4-8-11:45左关转滑象,韧象少,舌如上

诉:肤痒较前减,自觉汗出则痒少作,面部刺感不显,食纳二便可,腹胀失。4月1日方改细辛10、吴茱萸10,入制附子15;再予5剂,服2日休1日,外用方同上诊。

2017-4-13-8:55舌脉如前,诉面部刺痒较显,稍痛。面疹未作,无汗。

桂枝18、白芍18、炙甘草15、生姜4片、红枣5个、黄芪25、柴胡18、酒黄芩12、土茯苓30、炒栀子8、生地18、麻黄8、细辛12、制附子18;3剂,连服,浸足同前

2017-4-16-10:35右关韧象显,舌质淡红黄白腻苔;诉近面部刺痒少作,刺痛未作,服上方无汗;

桂枝18、白芍18、炙甘草18、生姜4片、红枣5个、白鲜皮18、丹皮8、生地30、细辛12、麻黄8、制附子18、酒黄芩15、葱白2支;5剂,浸足同前

2017-4-21-8:35左关韧象稍显,舌质淡红,薄白苔,近面部不适不显,面痒偶稍作,洗面后稍红,食纳二便可,口稍干,口稍苦,上方入黑豆18、改酒黄芩12,服2日休1日,再5剂

2017-4-27-17:25右关细韧象较显,右关尺较滑动,舌质淡红,薄白苔;面部刺痒灼热不显,上腹部时觉闷涨不适;上诊方改生地25、入炮姜12;服2日休1日,再5剂

2017-5-5-16:35左关细韧象显,右关夹细象显,舌质淡红。薄白苔,面部不适近少作,近几日心下不适明显,闻及异味欲呕,附子理中丸60g

2017-5-12-9:45两脉滑,稍数,右关有韧象,左关细象不显,两尺偏弱。舌质淡红,薄白苔。心下稍觉闷胀,面部偶有刺痒感,稍见痒疹,面部时有灼热感,口渴,口不苦,有汗

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15、生姜4片、红枣5个、细辛10、当归15、生地18、山萸肉18、酒黄芩12、炮姜15、白鲜皮15、续断15、麦冬15;服2日休1日,5剂

2017-5-27-17:25脉数象失,右关少许韧象,舌质淡红,薄黄腻苔,面部刺痒仅于洗脸时稍作,余时不显,心下不适失。口渴,口不苦,有汗。上方入通草8、夏枯草18,改炮姜12。再5剂,隔日服。

激素依赖性皮炎在现下日渐常见,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此案患病近10年,反反复复,经两月治疗后症状失。停药后几月曾数次携子来诊未再诉面部刺痒不适,灼热感亦不显,基本得愈。初时以脉辨虽有水浅、木郁、土壅、阳虚之象,然此症应为荣卫不和、疏泄不畅所致。故而治疗中除了在辅助加减药物选择时以脉为参考之外,始终坚持以调和荣卫之法用药。方初用温经汤加减,后改桂枝汤合麻附细辛汤,一直以桂枝汤为底,再对症加减治疗面部刺痒灼热的凉血药,患者从汗少几无转为有汗,症状也随之慢慢缓解消失。

在临床中遇见诸多皮肤问题,虽深究病因迥异,然因其症在肌表,治疗时只要辩证准确,在处理内部病因之余,结合疏通调和荣卫之法,多可得佳效。

周光浩

师案:汗法在诸多皮肤病中有很广的使用范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皮肤病,皮肤受损后,正常的汗液排泄不畅会引发诸多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原来无汗的皮肤,渐有细汗后,各症状亦随之改善。病程较长的皮肤病,治疗的过程也需较长。尤其是在使用大量激素之后,常需3-6个月,或更长时间治疗。


在这边粘贴网站统计代码